本公司除持續精進本業技術及業務能量外,在社會共融方面,以「環境教育推廣與宣導」、「社會關懷捐助」二大方向履行。經由培育各年齡層之環境保護認知,提供正規教育體制外的環境教育平台,向下扎根國人環境保護素養。此外,每年主動提供各項捐助,補助相關基金會籌備圓夢計畫及希望共學計畫,以及幫助學童、弱勢團體及家庭等,以實際行動貢獻社會。本公司成立「中台資源科技環境資源教育中心」,分別設置二廠環境教育設施場域、三廠綠色資源科技產業文化館,以及一廠綠能循環經濟創新研發中心,以擴大宣導及推廣環境教育,並辦理機關團體、產業界及社區民眾參觀。
自2019年至2021年,舉辦環境教育課程共162場次,計2,892人次參訓;並與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共同合作,將環境教育課程帶到偏鄉國小,實施到校環境教育課程共19場次,計655位學生參訓。此外,2019年至2021年各項慈善款項及社會團體互動費用共計約6,050仟元。
從生活廢棄照明光源回收開始,將這些已經完成任務的物品妥善分類處理,讓它們能夠被賦予新的價值,成為豐富明日生活的新原料。同時,將處理經驗轉化為環境教育的基礎,以淺顯易懂的方式,讓民眾瞭解廢棄物在投入垃圾桶後,並不是走向結束,而是另一段嶄新的開始,進而珍惜每一分資源,讓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共同走向永續未來。
中台資源科技環境資源教育中心
於2014年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,為全台灣第一家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的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,設計有三套環境教育教案,可提供民眾參觀時之課程選擇,分別為探討汞污染的「舉頭三尺有燈管」、討論廢棄物再生利用的「化廢為寶」,以及提供給國小學童參與的「電燈的秘密」。課程內容可滿足不同年齡層的來訪者,並搭配二廠廢照明光源及三廠廢電路板之資源化處理特色,進行廢棄物資源再生及污染防治之實況解說。同時,結合實際參觀與再生物料的DIY活動,以加深活動印象,了解廢棄物再生於生活中的應用。
綠色資源科技產業文化館
2015年於三廠設置,設有環境教育走道,配合互動式多媒體的自導式學習方式,結合專人解說及環境教育帶領,學習廢棄電路板資源化處理流程,讓參訪者在參觀過程趣味學習。
綠能循環經濟創新研發中心
2021年於一廠設置,以「永續發展」、「循環經濟」為主軸的環境教育主題展區,從迎賓區,地球劇場、減碳生活區、永續實驗室、明日隧道及循環之聲共有五個展示區,希望透過了解環境議題與日常生活的關聯,探討我們可以做的改變,讓地球更美好。
環境教育相關活動成果
1. .環教活動成果
自2014年設置以來,截至2021年底,參觀人數超過8,700人次。前往本公司一、二、三廠進行環境教育參訪活動,包括政府機關、各級學校、組織團體、企業及民眾等,年齡層分布含蓋國小至退休樂齡人士。
2019年至2021年底共接待參訪活動162場次,參觀人數計2,892人次。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致參訪人數減少。我們在遵守政府防疫措施,以及落實個人的防護規定下,適度開放參觀,使環境教育推廣活動不間斷。
2.偏鄉學校教學
我們主動與財團法人電路板環境公益基金會合作,進行環境教育到校推廣活動,以場域教案「電燈的秘密」為基礎,設計「電燈達人」活動,讓偏鄉學童在教室裡就可以瞭解生活中常見燈具的祕密,汲取不同與日常的學習體驗。執行學校以北台灣為主,自2019年至2021年底共19 場次,計655 人次學生參與。
3. 國際交流
積極與國際人士進行環境教育交流活動,接待國際人士包括中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及東南亞等,將本中心的環境教育課程與各國人士交流外,也學習其他國家的廢棄物回收處理方式,並融入課程中,以提供國內學員了解各國的環保情況。報導期間共舉辦27場次,共有外籍貴賓375人到訪。
4. 設攤活動
配合政府機關每年一次舉辦環境保護活動,參與環境教育擺攤,向民眾宣導廢棄燈具處理、廢棄物資源再生等主題,使民眾能更加注意生活中的微小細節,為生活環境作出更好的行動。
5.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
本公司2019年榮獲「綠色化學應用獎」,多年來的汞處理經驗化為場域教案「舉頭三尺有燈管」,以生活中的日光燈為出發點,進而帶出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汞製品及其危害。並以此教案為基礎,與大專院校合作衍生出綠色化學相關教案提供相關學程使用。
6. 環境教育場域營運
環境教育設施場所,每年的經營情形,規劃每人課程方案收費為:「舉頭三尺有燈管」收費100元、「化廢為寶」收費200元、「電燈的秘密」收費100元、一般參觀收費100元。營運支出部分,包括DIY材料費、人力經費、水電費用、業務文宣費用、耗材及場域管理等部分。本中心以公司理念的「教育化」目標而存在,附屬於公司環安部門非屬營利為目的,由公司編列預算進行挹注實施。在環境教育上對來訪團體酌收費用,以減少公司支出費用,部分機關團體無法繳付費用,則以協助辦理招待入園。2019-2021年公司補貼約301仟元。